選單
首頁
計畫簡介
建設計劃
源起與歷程
問題研析與計畫效益
聯絡道路
主橋段
Q&A
設計重點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一標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二標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三標
環境生態
環評書件
環境監測
施工前階段
施工中階段
營運中階段
文化調查
水下調查
陸上調查
環境監督小組
委員組成
會議記錄
會議簡報
減碳盤查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一標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二標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三標
工程資訊
工程技術特色
用地取用
工程進度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一標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二標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三標
公安資訊
緊急應變計劃
演練成果
影音紀錄
大事紀要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一標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二標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第三標
影音報導
全紀錄
施工紀錄影片
工作流程紀錄影片
推動小組會議
淡江大橋競圖網站
淡江大橋全球資訊網
>
環境生態
>
文化調查
>
水下調查
水下調查
緣起
本計畫調查係根據行政院環保署102.9.10環署綜字第1020074107號書函併附「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規劃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應承諾事項(第4-6頁,表4.1-1)進行主橋段落墩範圍水下考古調查。
目的
研析主橋段所經之水域是否存在具有文化歷史價值之遺物或遺跡,及其分部範圍與保存狀況,並評估其未來可能遭受橋梁新建工程影響之程度,同時,提出相關建議與研擬減輕策略,以供開發單位與主管機關參酌。
調查區域基本資料
淡江大橋主橋段南起八里區至淡水,跨越淡水河口,橋梁總長約900公尺
預計調查位置及面積規劃
調查程序及方法
淡水河口水域自歷史時期以來即為軍事、商賈貿易必爭與必經之處,可能存在若干具歷史意義與價值之遺物。
包括:沉石大船、沉船
水雷
歷史時期通訊電纜
火炮、彈藥
出水(土)遺物保管維護計畫
本計畫以水下考古調查為主,如發現遺物,將採光學、聲學等方式紀錄影像,以不出水為原則。如仍有出水必要者,將依出水遺物處理原則進行緊急或必要之保存與維護,包括去鹽、浸泡、脫水、清理、加固等必要措施。同時,對遺物進行記錄、量測、攝影等工作。
上述出水遺物處理原則進行緊急或必要之保存與維護之諮詢單位包括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出水遺物於計畫期間由龍門顧問有限公司提供整理與維護之空間及場所。結案後,出水遺物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7條「遺址發掘出土之古物,應由其發掘者列冊,送交主管機關指定古物保管機關(構)保管」相關規定辦理。
計畫執行進度
計畫書於103年11月13審查通過,12月5日修正後核備。文物以不出水為原則。
現地調查12/1,12/2,12/5,12/8,包括挖子尾與油車口等地,了解橋梁預定位置現地情況。
受東北季風與漁民捕撈鰻苗影響。